家人说| 乔迁:家族传承的2.0版——精神传承引领物质传承
编者按
乔迁,天使百人会创始理事长、健坤慈善基金会理事长,中桥创投创始合伙人。
本文为乔迁先生在天使百人会企业与家族服务专委会《二代传承与子女成长》活动分享内容,现将原稿呈现大家,希望大家能有所参考。
大家好!我是乔迁,小名之喜,乔迁之喜很高兴与你结识,并希望给你带来喜气。
我想开门见山地表达本次分享的核心观点:
家族传承要想久远,除了有物质传承外,还要有精神传承,而且精神传承管理物质传承。否则,将会事与愿违。
家族传承的意义
家族传承是刚需,未来10年是井喷期。
改革开放40年,成就了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,这其中有大量的家族企业,这批创一代大多已经50岁~70岁,他们的孩子也已经20~40岁,传承不可回避,时不可待。
中国国内家族传承的难点
1)创一代没有家族传承经验,借鉴海外经验,也会导致水土不服,难以复制。
2)父母陪伴孩子的缺失,与孩子情感交流不足,导致孩子对父母尊重有限,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为人之道缺乏认同。
3)现阶段“家族”概念容易被污名化,缺乏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。其实,中国人以家族为本,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否认是从家庭里、家族里走向社会的。
4)遗产税尚未出台,信托法有待改善。
中国人格外重视传承
中国人的传统生命观是自然、群体生命观,天生地养人治,没有一个造物主。
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的核心:以人为本。
自然生命观:天地合气,万物自生;犹夫妇合气,子自生矣。
群体生命观:我们是祖宗生命的延续,子孙是我们生命的延续。我们不仅有肉体生命,而且有精神生命。
因此,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信仰:天地君亲师。
中国人信仰祖宗,信奉慈孝文化。法定假日清明节祭祀逝去的祖先,祖宗在那儿根在那儿;法定假日春节看望在世的父母,老人在那儿,家在那儿。大年三十前想尽办法赶回家,一大家子团聚,陪伴老人过大年。每年近10亿人次的春运好似宗教信仰的朝拜,场面蔚为壮观、气势磅礴。
群体生命观要求我们中国人做什么事都不能只为自己这一代考虑,而要为子孙后代着想。这不正是家族信托和家族传承要干的事吗?看来,家族传承格外适合我们中国人的群体生命观,契合我们自己生命延续的观点,这便是家族传承对个人的意义。
利国利民的社会意义
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经济60%以上的GDP、80%以上的就业,家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占有相当比重,家族传承做不好会直接影响家族企业的根基,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
家族传承的目的
家族传承是个伪命题吗?
讲个三旦羊肉汤的故事:
4年前,我去洛阳参加一个创业公司的股东会,第二天安排股东们参观龙门石窟,并且通知大伙儿不要在酒店吃早餐,而是驱车20公里来到龙门石窟山门。
我被眼前的就餐点惊呆了,除了刻有三旦羊肉汤的牌匾还像点样儿外,就餐地是一栋烂尾楼的地上一层,编织袋围起四面墙,里面摆放着十来张方桌和三十多把长条凳子。要想吃碗羊肉汤(泡饼),需要站在其他食客后面等十来分钟,我无意间听到跑堂之间称谓:二姨,三舅。站着等位,闲得无聊,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一大家族人,等我坐下来就餐时,我大致了解了情况:三旦老爷子有配方手艺,大概有五个儿女和一大群孙男娣女。长子(第二代灵魂人物)拿配方,分得两股开店收益,其他儿女各自分得一股收益。
同时规定:
1)不得开设分店,仅此一家店;
2)不得雇佣外人。
智慧在民间!
佩服三旦老爷子的家族(业)传承设计:
1)诸子均分而不是英国和日本的嫡长子继承,其他子女扫地出门,仅仅注重家业的传承。
2)小店是家族成员的情感纽带,一大家族人合力挣钱,其乐融融,天伦之乐。
3)子孙在外有志向,那就去自由发展。暂无方向又不满足于分红所得,可以去小店打工。
4)在小店挣钱和子孙亲情之间,选择不开分店,不雇外人,注定意味着小店生意做不大,挣不到更多的钱。
三旦老爷子,大智慧之人也!弄明白了家族传承的真谛:情感大于物质。仅有物质传承,挑战人性,无法公平,必将导致窝里斗,骨肉相仇,家族传承无法持续。
家族传承的目的
在给子孙留下一份生活保障以后,着力培养子孙能力超越我们。如果做到这一点,家族传承的使命业己完成。
若子孙能力强于你,挣得比你多,家族信托留给子孙的物质就没有多大作用了;若子孙能力弱于你,就需要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为子孙嫁接资源,提供资金保障,目的还是要培养子孙的能力。千万不可把子孙当宠物养,那样就剥夺了子孙生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,唯有奋斗者的人生才会是幸福的人生!
家族传承的工具
三权分治
财产包含所有权、管理权、受益权。
你(委托人)通过契约方式把装入家族信托的财产所有权让渡给信托公司(有牌照的第三方机构),就构建起家族信托。让渡所有权后,把装入家族信托的财产与你(委托人)的财产隔离,彼此不受影响,可以达到被装入家族信托的财产避免遗产税和赠予税的征收。
信托公司(受托人)依据你(委托人)的意愿函把财产受益权交还给你(委托人)指定的子孙(受益人)。
装入家族信托的财产管理权可以依据财产规模大小,采取三种方式打理:自已理财、联合家族办公室理财、独立家族办公室理财。
家族信托
1)永续的家族传承
(1)人丁的永续:
家族兴旺要从人丁兴旺做起,没有了子孙,传承给谁呢?你的精神生命也就延续不下去了,也就结束了。人丁兴旺是家族传承应该考虑的第一要务,再大的投入也不为过。
(2)钱的永续:
你放进家族信托再多钱,也无法保障子孙够花。钱能永续吗?能!只要做到人丁永续就可以做到钱的永续。家族信托给每一位子孙购买高额人寿保险,被保人是每一位子孙,投保人和受益人都是家族信托。人总是会死的,家人的过世是家族的不幸,但对于家族信托的资金来讲却是巨额的增值。
2)分钱方式采取保险模式
(1)不要大额分钱给子孙:
家族信托大额分钱就是把家族信托当遗嘱或保险单使用了,在子孙不需要花钱时,突然有一大批钱入帐,一定不是好事,或许子孙心智尚未成熟学坏乱花,或许会被外人算计。
2)家风申请制:
家族信托分钱给子孙,应该采取保险模式,有触发才会支付。什么能触发呢?家风,家族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,即家族的价值主张(家族文化)。仅有子孙行为或想法符合家族的价值主张,他才可以向家族信托申请要到钱的支持。通俗一点讲,家族信托的分钱方式就是家风的金钱化——精神传承管理物质传承。
家族办公室
装入家族信托的现金是超长期资金(或许未来10年、20年都不会花掉),需要找寻到可靠且有效的渠道,把资金变成未来保值增值的资产。
家族传承不仅需要全球化的资产渠道,而且需要全球化的法律、税务、医疗、教育、人脉的渠道。看来,建设全球化资源渠道应该是家族办公室的重要职责。
家族传承的内容
家族传承到底要传承什么呢?四大财富。
物质财富,能够换成金钱的财产,是家族传承的基础保障;
人力财富,子孙能力的培养,是家族传承的终极目的;
社会财富,声誉口碑及人缘人脉,是家族子孙的荣耀认同;
文化财富,家文化价值主张,是家族子孙的精神灵魂。
物质财富
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。没钱,信托公司和银行理财都懒得搭理你;没钱,你的子孙也难以凝聚在家族传承这个情感纽带上。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
1)超长期资金
家族信托内的资金具有超长期属性,或许未来10~20年你都不会花掉,理财投资需要做长远规划,需要建立起可靠、有效的资产渠道,达到资金变为未来保值增值的资产。
2)母基金思维
打理家族信托内的资金,如同管理一支母基金,依据自身能力,设一个预期年化收益率(如10%)为目标,用投资组合来化解投资风险达到预期目标:切多大一块投资保障性资产(如保险),切多大一块投资流动性资产(如债权),切多大一块投资增值性资产(如股权)。其实每一大块还需进一步投资组合,再切出小块。拿增值性资产举例,多少投资一级市场科创公司,多少投资二级市场伟大公司。当然,还有增值性资产的获得渠道如何建立?如何募投管退?你不理财,财不理你,长期全委托理财搞不好就是在做慈善。
人力财富
人是起点,也是终点。以人为本,不论是物质财富、社会财富还是文化财富都是服务于人力财富,服务于子孙能力的培养,追求超越我们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冰出于水而寒于水。
1)结婚生子,人丁兴旺,家族兴旺,属于奖励类型。需要主动奖励购置新房,需要主动补偿育儿的工作影响。
2)医疗、教育、养老、孝亲、应急,属于保障类型。符合家风主张,可以通过申请获得支持。让子孙感觉家族拥有一家综合型的保险公司,伴随在他身边,伴随他一生,提供生活方方面面的保障。
3)创业基金和慈善基金,属于倡导类型。在家族信托里面为每一位子孙设立这两项基金。鼓励每一位子孙去创业,做他感兴趣的事。鼓励每一位子孙去做公益慈善,捐赠他认同的公益慈善方向。
4)教育为先(重中之中)
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”,人文化成,化民成俗。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
(1)家庭教育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身教胜于言教。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,教人如何做人,是教育最基本的目标。另外,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是重点。
(2)学校教育
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,需加强德育教育,即做人的教育。教书育人,老师应该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,身教胜于言教。另外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培养孩子的好兴趣也是重点。
(3)社会教育
高台教化,即脸谱式教育,也是德育教育,可以培养孩子的完美品格。社会应该倡导正能量,名人应该做好榜样,身教胜于言教。
为孩子创造机会,结交好人、能人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孩子未来能够走多远,在于他与谁同行。
易子而教,让你的朋友帮你教育孩子。朋友强于你最好,即使略弱于你,也无大碍,孩子认他做师父,你就晋升为师伯了。
社会财富
家族的声誉口碑及人缘人脉,即为家族的社会财富。创造家族的社会财富就要做好事,多做利他的事,多为社会和国家做奉献。只是这样,子孙才会对家族有更多荣誉感和认同感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恶之家必有余殃。
(1)善经济时代
人均GDP一万美元标志出善经济时代的到来,人的生活需求从生活必需品向生活耐用品转变,利他之心和社会责任将会强化,无“善”不商将成为社会共识。另外,政府也顺应时代地号召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。
(2)商业与公益慈善
商业讲绝对值,不在一个量级的人很难合伙做生意。公益慈善可以讲相对值,情怀一致、利他助人可以凝聚在一起,达到与比自己强的人共事交流。
利他与利己如何平衡?假如利他的公益慈善取值为0,利己的商业取值为1,那么平衡点的取值大小与人的修行和财富有关,一般来讲可以追求的最佳平衡点是0.618(黄金分割点),即审美点,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,姑且叫做中庸点。
(3)传统慈善与战略慈善
家族信托的资金是超长期的,其中一部分应该用于公益慈善,需要长远规划便于打造家族口碑和声誉,战略慈善(授之于渔)是优选项,相对于传统慈善(授之于鱼)更持久、更有价值。
(4)社会财富如何打造?
如何处理好家族信托、家族企业、家族慈善之间的良性关系?公益资本三角模型给出了答案:家族信托给家族企业的是理念(家风=》企业文化),家族企业回馈给家族信托的是金钱;家族企业给家族慈善的是金钱,家族慈善回馈给家族企业的是声誉;家族慈善给家族信托的是声誉,家族信托给家族慈善的是金钱和理念(家风=》家族慈善的主张)。
文化财富
家族的文化财富是家文化(家风),是价值主张,是家族的三观,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,是家族的精神,是家族的灵魂之所在,是家族最深厚的软实力。家族的文化财富需要挖掘梳理,需要人文化成,化民成俗。
1)血脉传承基因,家风传承灵魂。
(1)中国人的“义”
“义”就是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,明辨是非,有浩然正气: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“义”是人与禽兽的区别。
(2)君子十德,做人的标准。
君子十德:孝、诚、敬、智、仁、勇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。
孝:自然亲爱为孝。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,与自然、整体生命观有密切的关系。百善孝为先。大孝尊亲,其次不辱,其下能养。
诚:诚实、诚信,不自欺、不妄为。
敬:恭敬、敬畏,不怠慢、不放荡。
智:“好学近乎知”,好学上进。
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,不可谓智。
智有三境界:被人知、知人、自知。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仁:“力行近乎仁”,凡事要踏踏实实地去做。自然亲爱为孝,推爱及人为仁。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,不可谓仁。
仁有三境界:被人爱、爱人、自爱。
仁者被人爱,智者被人知(子路,一个读过书的人=士);
仁者爱人,智者知人(子贡,读书人里面的君子);
仁者自爱,智者自知(颜回,通达事理的君子=圣贤)。
勇:“知耻近乎勇”,懂得羞耻的人才有真正的勇气,这样的人能够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。
礼:做好本分事,尽伦尽责。
义:规定了人们该做的和不该做的,这是人特有的品质。
廉:正直清廉,正直的人才能够取信于他人,才能够起表率作用。
耻:有差耻心,礼乐的教育、道德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人有一种羞耻心。
(3)中国传统文化与家风
中国传统文化是大传统,是大江大河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家风是小传统,是泉水小溪,清澈甘甜,滋润净心。家风既给中国传统文化做贡献,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。
2)家风,每一个家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家风是精神,好像看不见、摸不着、说不清,但它确实存在并指挥日常行为。
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朋友的新书发布会,他姓孟,孟子第73代子孙。我猛然意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家族也传承了七、八十代,也传承了至少2500年。因此我认为: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如同手艺一样,不好好挖掘梳理,难以薪火相传。
3)文化财富如何挖掘梳理?
(1)乔迁五问=》家风、家教
6年前,我与年龄相仿的朋友一桌吃饭,随口问了两个问题:
“你能告诉我你奶奶的名字吗?”,
“你能讲一个奶奶的故事吗?”
2/3的人不能完整回答,我猛然意识到我们的家文化(家风)有断层风险。
接着我又问出三个问题:
“在这世界上谁最爱你?”,答案是父母;
“你最爱谁?”,答案是孩子;
“你的爱被接受了吗?”,2/3的人摇头;
看来我们在子女教育方面也出现障碍。
通过此次问答调查,我发现了2大社会问题:家风和家教的欠缺。因此毅然决然捐资创立健坤慈善基金会,以弘扬中华优良家风,助推社风向上向善为己任。
“健坤”取自《周易》,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
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寓意天地、阴阳、父母,
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。
(2)健坤的两个陪伴理念
针对家风、家教,健坤慈善基金会经历6年的实践,提出两个陪伴理念:“陪伴父母慢慢变老,陪伴孩子茁壮长大”。倡导大家从自己做起,从身边做起,从自己的父母孩子做起。影响社会风气向上向善。
(3)健坤的四大公益实践项目
“家风丛书”公益项目:
家风丛书分为三个系列,《我的爸爸妈妈》系列是单个家族的口述史,为爸爸妈妈著书立传,讲述爸爸妈妈的故事,梳理出自己家的家风。《家风的力量》系列是10来位人物的釆访稿,这10来位人物有一个共同的标签(如科学家、企业家、医务工作者,艺术家、劳模等),都来谈一个话题: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影响。《我的家风我的家》系列,组织作家设计出家风笔记本,让作家引领社区百姓填写出家史、梳理出家风。
“聆听父母一小时”公益项目:
倡导大家关爱自己家的老人,从自己身边做起,每周聆听父母一小时,那怕一刻钟也好,缓解老人的孤独,在润物细无声中增进两代人间的情感。最好还能够在社区群里分享出来,感召更多的人效仿跟进,同时还能增进邻里间的共呜认同。
“亲子话家”公益项目:
子女采访父母的一个小时视频录制,模仿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,面向有12~18岁孩子的家庭。假如孩子15岁,那就准备15个问题,并且做主持人采访他的父母,父母面对摄像机逐一回答。这个年龄孩子正好是青春期、叛逆期,也是价值观形成期,与父母间难以交流。孩子主动问出那15个问题,你就大概得知孩子那个小脑瓜里想什么,别想偏了。你回答那15个问题,答案就是你平日想说教的内容。大家可以看出:这个公益项目不仅可以增进两代人沟通,而且可以建立更多共识和认同,甚至可以传导你的价值主张(家风)。
“青少年公益梦想”公益项目
面向有12岁~18岁孩子的家庭,倡导和孩子一起做公益。由孩子提出公益梦想,父母资助支持,甚至父母调动自己的朋友圈点赞和资助,帮助孩子短平快地完成他的公益梦想。大家可以看出:这个公益项目不仅可以解决或帮扶一点社会问题,而且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植入一颗公益利他的种子,甚至可以增进与孩子的情感,毕竟是你在陪伴并帮助孩子实现他的利他梦想。
结束语:
上述四大章节的论证,可以称其为家族传承2.0版,相对于现阶段市场流行的以物质传承为中心的家族传承1.0版,2.0版则强调以精神传承为中心,精神传承管理物质传承,打理物质财富,梳理文化财富,打造社会财富,服务于人力财富,让家族传承与日月同辉!

· END·